菊芋全身都是宝 千亿市场待开发
信息来源: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9-08-21

在上世纪90年代,菊芋默默无闻,它仅仅是老百姓种在房前屋后用于制作酱菜的一种蔬菜。2002年,结合沙产业发展和荒漠化治理,现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菊芋研发中心主任的李莉在柴达木盆地建立了国内第一个集中连片的菊芋实验示范基地。从50亩扩大到2400亩,再扩大到7000亩,一个集经济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于一身的新兴产业在青藏高原诞生。


  荒漠治理 多重效益可兼得

  在距离西宁市200公里之外的共和县沙珠玉沙地上,种植了许多防风固沙功能的植物,这其中就有菊芋。李莉介绍,菊芋具有抗逆性强、抗旱和抗风沙、再生性极强、无病虫害等优点,尤其是对土壤要求不高,一些不宜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都可生长。此外,菊芋的根系无需深植,对地下水层没有破坏,可以牢牢锁住地表水滋养自身。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主任张登山告诉记者,以前的防沙治沙,主要是选择乔木、灌木实施治理,起到了防风固沙作用,发挥了很好的生态效益。但是,要想生态可持续得到保护,就要种植既能发挥生态效益同时又能兼顾经济效益的植物。在沙障内,种植菊芋进行治沙,既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生态效益,又可以发挥治沙植物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把流沙治理后变成土地资源,发展沙产业。

  青海省沙化土地1.2亿亩,按能治理的沙地1/30计算,为400万亩,这个面积相当于青海省耕地面积的一半。“在沙地种植菊芋成本很低,一亩菊芋种籽200多元,后续自然生长,不增添任何费用。2018年的实验数据显示,沙珠玉沙地上种植的菊芋最高有1.2米,块茎最重达0.5斤,亩产在2000斤以上。虽然沙地种植菊芋株数较少,与普通农田种植菊芋相比产量低,但将菊芋引进荒漠化治理,为生态修复和高原沙产业发展探索了新的途径。”张登山说。


  精深加工 菊芋全身都是宝

  2002年,在李莉带队建立第一个菊芋实验示范基地的同时,第一家以菊芋为原料加工菊粉的企业随之落户青海。

  2016年,以加工冬虫夏草菌粉的青海珠峰虫草药业集团开始接触菊芋,并产生了兴趣。“集团与菊芋结缘是因为在研究冬虫夏草发酵培养原料时,发现菊芋对中国被毛孢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进而研究发现菊芋对多数微生物培养都有增殖作用。”青藏高原冬虫夏草培育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发中心主任王玉华说。

  漫漫黄沙中点缀着一株株菊芋,绿色与黄色相映,成为腾格里沙漠中的一道风景。这就是青海珠峰集团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建立的菊芋节水灌溉研究示范基地和育种基地,集团也成为青海省第二家涉足菊芋产业的企业。集团总经理何晓军告诉记者,集团以菊芋全株利用为核心,打造出“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生态发展模式。目前,集团在菊芋加工产品方面,菊粉生产工艺成熟,以菊芋为原料的代餐粉、菊芋酒、菊芋饮料、菊芋袋泡茶、菊芋果糕蜜饯等产品均已完成产品研发和企业标准备案,等待投产上市。同时,菊芋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也已提上日程。

  在菊芋种植研究方面与青海珠峰集团合作的李莉说:“菊芋的价值跳出了蔬菜范畴,全身都是宝。菊芋块茎可以加工菊粉及开发系列食品,茎杆以及块茎提取菊糖后的菊芋渣可以开发畜禽专用复合饲料、饲料添加剂,叶片可以提取生物活性物质做生物农药,菊芋花可以提取色素或加工成茶,嫩叶可以做菜。”


  朝阳产业 千亿市场在未来

  菊芋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称为“21世纪人畜共用作物”。多年以来,菊芋以生态价值、菊芋产品高附加值、健康价值吸引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和企业的投入,已经在我国形成种植和养殖、疾病防治、精深加工的产学研体系和产业链雏形。

  “2007年,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成立了国内第一家菊芋研发中心。十几年来,中心收集菊芋品种资源达300多种,鉴定成果29项,发表论文70多篇,并制定了菊芋行业标准。可以说,我国的菊芋种植、科研居世界领先水平。”李莉说。

  菊芋产业是涉及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食品、医药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型产业。据估算,我国菊芋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菊粉年加工量在三四万吨。若将菊粉作为纤维素的补充来源,保守估计每年需要菊粉达200万吨以上,产值能达到千亿元。

  目前,我国菊芋加工企业有20多家,青海省仅有两家。从菊芋产业发展来看,李莉认为,之所以菊芋产业发展缓慢,究其愿意是人们对菊芋的认知不够,菊芋种植地域分散,导致菊芋产业规模小,企业稳定性差,投入量不够。因此,需要开发菊芋的全价值,做菊粉、做酱菜、做饲料、做食品的企业越多,产品就越多,人们的认知度就越高,越能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事菊芋和营养健康研究的科研单位和院校、推广机构、企业等联合成立了中国菊芋产业联盟。联盟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型组织,力争建设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平台和模式,为菊芋产业发展和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起到助力作用。

【收藏此页】【打 印】【关 闭】
实用技术 >>
  中化农业MAP:“良种+良法...
  果菜茶应对高温干旱生产技术指...
  现代化对农业有了新期待
  强农首要强粮
  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供销+金...
  农业农村部遴选发布2022年...
  创新经营模式 促进农民增收
  国家林草局:“十四五”期间将...
政策法规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
  交通运输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
  交通运输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商务部等9部门办公厅(室)关...
交流园地 >>
  陕西省社:推动县域物流配送体...
  湖南省社:健全六大体系 解决...
  贵州省社:推动供销职业教育高...
  【新华社客户端】西藏供销集团...
  贵州省社:多种办社模式助力乡...
  陕西西安长安区社:国营连锁超...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倾力解决...
  山东省社:与中铁十局签署战略...
市场信息 >>
  河北省社:持续打造全省农资保...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推进...
  乡味丨打通供应链 宁城苹果摆...
  【央视特别节目】中国国际供应...
  我国审定推出一批优质高产农作...
  新疆夏粮“三增”是如何实现的
  粮食生产基础较好 农业经济运...
  助推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便民服务 >>
列车时刻表
航班信息 地图指南
版权所有 © 秦皇岛市供销社&秦皇岛市农合联 网站ICP备案号:1501779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30202000641 网络标识码:1303000017 网站地图
地址:秦皇岛市河北大街中段318号 邮编:066004 联系方式:0335-3206180